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 教材名称: 现代管理学
ISBN号: 9787894361035 作者: 张耀
字数: 505千字 规格:
印制时间: 2012-08-01 出版日期: 2012-08-01
定价: 45 元 样章下载: 978-7-89436-103-5现代管理学样章(加水印).pdf
购买地址:

管理实践活动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未停息。管理学就是在总结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至今将近百年。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却是前所未有的,正如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现代社会,管理理论知识及管理技能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管理学正在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必修课。
本教材在传统管理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专题篇,将近年来在管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纳入到教材中,使教学能更贴近实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现实问题就在眼前,引导他们思考,引导他们探索。本教材特色具体体现在:
(1)在整体谋篇布局上,既保证结构的完整性,又具有简明清晰的逻辑性。由于管理职能涉及很多内容,以往阐述一项管理职能要占用几章篇幅,现将每项管理职能的相关内容都整合归并到一章中,这样使教材结构更加规整,逻辑脉络更显清晰明了。
(2)在阐述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本教材辟有“管理箴言”“拓展视野”“管理大师”等栏目,力图从高层次、多角度和多侧面拓展学生的视野。
(3)每个章节在形式安排上,从头至尾贯穿设置了“走向管理”“案例实习”等栏目配合主体课程内容的辅助材料,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4)在内容上,为避免因管理学专业性强、理论高深、行文枯燥而影响学习效果,在教材中插有 “管理透视”等小片段,从而使其富有生动性,轻松有趣,简单易学。
(5)在阐述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重视管理的实践性学习,在每一章特别设置“管理小实践”栏目。
(6)本教材还特别注重有关管理方面的实时动态,为能及时了解和把握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保持管理理论的实效性,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在每一章设置了“管理时空”的软链接,随时可以在Internet上获取最新管理信息和动态,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力图避免课堂教学滞后于实际情况,保持课堂与实际节奏的同步性。
本教材分共为11章,主要介绍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的相关内容。按照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管理过程为主线展开,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教材适合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行政管理类各专业课程教学使用,也可以供企业和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实际管理工作者学习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够以本教材与管理学界的同行们互相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以资共勉。
本教材由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张耀主编并撰写第1~7章、第9章和第10章,王卉撰写第8章,陈伟卫撰写第11章。全教材由张耀统稿总纂。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在此,对所涉及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和衷心的感谢。
由于管理理论始终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编者水平又很有限,很难全面把握,教材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大家不吝赐教,以使本教材更趋完善。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学生的出勤、日常表现、作业、测试、项目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TOPCARES能力目标的实现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类别考核项目考核主要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时间所占权重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出勤表现评分日常考核5%日常表现表现评分日常考核5%回答问题表现评分日常考核10%完成质量实验测试日常考核10%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课程主要知识和技能开卷或闭卷考试考试周70%目录
第1篇管理概论
第1章管理概述3
11管理5
111管理的概念5
112管理职能6
113管理的性质7
12管理主体——管理者8
121管理者分类8
122管理者素质9
123管理者角色10
124管理者技能12
125管理方法13
13管理客体——管理对象16
131客体分类16
132作为客体——人的特性16
14管理环境17
141管理与环境17
142环境管理18
第2章管理理论23
21早期管理思想及管理活动25
211我国早期社会实践与管理思想26
212国外早期实践与管理思想27
22管理理论的形成30
221古典管理理论30
222行为科学理论31
223现代管理理论33
23管理理论的新发展36
231学习型组织36
232企业流程再造38
233六西格玛(6σ)理论39
234精益生产方式41
235知识管理41
236电子商务44
24中国近现代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46
241新中国成立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46
242建国后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47
第2篇管理过程
第3章决策61
31决策概述63
311决策的概念63
312决策类型63
目录313影响决策的因素65
32决策程序66
33决策方法68
331定性决策方法68
332定量决策方法71
第4章计划80
41计划概述82
411计划的概念82
412计划的作用及特点82
413计划的类型83
414计划的表现形式84
42战略管理85
421战略85
422战略环境分析86
423战略选择90
43计划编制93
431计划的特征93
432计划编制的程序94
44计划方法95
441预测95
442网络计划技术98
443滚动计划方法100
444投入产出法101
第5章组织110
51组织概述112
511组织的含义112
512组织的分类113
52组织结构114
521组织结构114
522组织设计114
523组织部门化115
524组织层级化116
525常见组织的具体表现形式118
53职权配置和制度规范120
531职权配置120
532制度规范122
54组织文化建设124
541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124
542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125
543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126
55人力资源管理127
55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28
552人力资源规划129
553招聘129
554培训131
555绩效评估132
556奖酬134
557职业生涯管理136
56组织变革138
561组织变革概述138
562组织变革动因和类型目标139
563组织变革的内容140
564组织变革的过程141
565组织冲突及其管理143
第6章领导151
61领导概述153
611领导概念153
612领导艺术155
613人性假设157
614领导者的权力160
62领导理论161
621领导作风理论161
622领导行为理论161
623领导方式情景理论162
63指挥165
631指挥概述165
632指挥的形式及特点166
64激励168
641激励概述168
642典型的激励理论168
643有效激励的原则172
644激励的一般方法173
65沟通175
651沟通概述176
652沟通的形式177
653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179
654有效沟通的实现180
655冲突管理181
第7章控制190
71控制概述192
711控制的概念192
712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193
72控制过程194
721确定控制标准194
722衡量实际业绩195
723纠正偏差195
73控制模式196
74有效控制197
741有效控制的原则197
742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198
743有效控制的特征199
75控制方法200
751预算控制200
752生产控制203
753其他控制方法207
第3篇管理专题
第8章管理创新217
81创新概述219
811管理创新的内涵219
812管理创新的作用221
813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222
814创新的过程及组织224
82管理创新内容227
83管理创新的实现231
第9章团队建设与管理238
91团队概述240
911团队的概念240
912团队构成要素240
913团队的类型241
92团队建设242
921团队发展阶段242
922团队的建设243
93团队管理244
931团队激励244
932团队培训246
933团队绩效管理249
934建立高绩效团队252
第10章管理伦理260
101伦理与道德262
1011道德262
1012伦理与道德的关系264
102管理伦理264
1021管理伦理产生背景264
1022管理伦理的内涵265
1023管理伦理特征267
1024管理伦理一般原则270
1025管理伦理功能274
103企业的社会责任275
1031企业伦理275
1032企业社会责任概述277
1033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280
1034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281
104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283
第11章管理信息化292
111管理信息化概述294
1111管理与信息294
1112管理信息化与现代管理变革298
112管理信息系统298
112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299
112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特点299
112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300
1124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301
1125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撑302
113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308
1131办公自动化系统308
1132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308
1133专家系统309
1134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与群体决策支持系统309
1135制造业资源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309
1136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309
参考文献315
一、教学目标简介
1适用对象
本教材适用于管理类专业或者其他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2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查阅资料和文献,以及书面表达等能力。
3教学总体目标
学习本课程,将为学生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在11个方面的TOPCARES\|CDIO能力,分别是: 
(1)把握全局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思维判断能力;
(4)领导能力;
(5)分析能力;
(6)实际操作能力;
(7)资源的管理能力;
(8)沟通能力;
(9)团队领导能力;
(10)组织建设能力;
(11)管理规划能力。
二、教材逻辑体系框架
1教材的基本结构
管理职能构成管理学的核心内容,本课程主要回答管理者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全教材的逻辑结构分为三篇:管理概论、管理过程和管理专题。逻辑图如图1所示。
图1课程逻辑图2教材的内容组织
本教材主要阐述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管理职能,共分为3篇11章。第1篇是管理概论,包括管理概述和管理理论。第2篇介绍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第3篇是管理专题,包括管理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管理伦理和管理信息化。
三、教学的知识要点及掌握程度
单元
题号章标题知识点与技能点掌握
程度单元(1)
管理概论第1章
管理概述管理的概念、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素质、角色;管理主体和客体;管理与环境理解第2章
管理理论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及管理活动;古典理论;行为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企业流程再造;6δ理论;精益生产理论;知识管理;电子商务;新中国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理解单元(2)
管理职能第3章
决策决策概念;决策原则;影响决策的因素;决策的程序;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运用第4章
计划计划的概念;作用;类型及表现形式;战略概念;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计划的特征;计划编制程序;预测;网络计划;滚动计划;投入产出运用第5章
组织组织概述;组织结构;职权配置和制度规范;组织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组织变革分析第6章
领导领导概念;领导艺术;人性假设;权力;领导作风理论和行为理论及情景理论;指挥的概念;形式及特点;激励理论;激励原则;激励方法;沟通形式;沟通障碍;沟通的实现运用第7章
控制控制的概念;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关系;确定标准;衡量业绩;纠正偏差;六大类控制模式的特点和把握;有效控制的原则;特征和前提条件;预算控制;生产控制;其他方法运用四、教学的能力要点及掌握程度课程培养能力指标掌握程度把握全局的能力重要逻辑思维能力中等思维判断能力重要领导能力中等分析能力重要实际操作能力中等资源的管理能力重要沟通能力重要团队领导能力重要组织建设能力重要管理规划能力中等五、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
1学时设计
本课程建议授课32学时(第一篇管理概论和第二篇管理过程),其中包括4学时的随堂实践。具体章节学时安排如下:单元
标题号单元标题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讲课习题测验其他课外随堂实验室课外课内
小计课外
小计单元(1)
管理概论管理概述44管理理论44单元(2)
管理职能 决策426 计划44 组织426领导44 控制44合计28432另外,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自学、作业以及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包括第三篇的管理专题。
2实践环节设计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学时项目内容项目成果实施方法管理决策单元组项目2学时以实例使学生掌握决策的过程和方法 案例分析报告分析讨论组织管理单元组项目2学时学习微软怎样进行组织管理案例分析报告分析讨论3教学实施方法与组织形式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实施方法包括讲授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具体为:
(1)基于CDIO教育理念,以“管理能力培养为导向”组织教学,通过任务驱动,将其引入教学过程中。
(2)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协作,加强管理能力的训练,运用启发引导、任务引领、问题导向、分组讨论、协同教学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教学实施过程中,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课件、录像、CD光盘资料、网络资源等。
(4)成立多方考核与评价小组。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从知识掌握、能力水平、态度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5)将学生分组,5~6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完成不同的岗位职责,以课堂边讲边练的形式开展教学。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学生的出勤、日常表现、作业、测试、项目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TOPCARES能力目标的实现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类别考核项目考核主要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时间所占权重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出勤表现评分日常考核5%日常表现表现评分日常考核5%回答问题表现评分日常考核10%完成质量实验测试日常考核10%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课程主要知识和技能开卷或闭卷考试考试周70%